城市“海绵化”改造要善用系统性思维

发布时间: 2020-07-28 10:24:59 作者:无 被阅览数: 3989 次 来源:上海50569com澳门永利有限公司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降暴雨。降雨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多地再现城里看“海”,给城市运行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伴随着强降雨,我国试点已有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迎来检验成果的时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书和时间表:围绕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相应面积则要达到80%以上。但从此次全国一些地方在暴雨中“沦陷”的事实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必须指出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既不能因为个别试点城市在新发生几次暴雨后仍然发生内涝灾害就被定义为无效,也不应该在某些特殊区域完成定点建设后就宣称整体完成了建设。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从试点区域到全域覆盖还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懈努力,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尴尬也折射出科学合理运用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


   人们为什么以“补旧账”来形容海绵城市建设?这侧面反映出城市管网建设的落后,而这也是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之一。但现实问题是,城市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投入巨大且基本不产生经济效益,如果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就有可能被延迟。要想吸引社会资本有效参与,就必须系统性研究完善利益补偿和回报机制,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一些城市探索出利用环境改善带来的土地价值增值支付建设成本的经验可供借鉴,比如,海南省海口市在完成土地收储后进行黑臭河治理,环境得到了改善,土地价格也得到了提升,政府用升值的部分支付了治理的成本。这则经验也告诉我们,不要将思维局限于一处,统筹考虑、系统思考会有更多创新空间。


   实际上,除城市内涝外,我国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洪涝等水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单一进行分析,也无法凭一地、一部门推进解决,必须系统性地提出综合解决策略。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各城市四季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南方雨水更充沛应重排,北方缺水少雨要重蓄,如果统一操作、简单借鉴“国际标准”,并不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水利、建筑、规划、给排水、城市园林等部门是否能有效地打出“组合拳”?地上、地下建设管理能否一体化?这些都时刻考验着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有专家指出,“海绵”即是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来看,生态基础设施是一个生命的系统,它不以单一功能目标而设计,而是用来综合、系统、可持续地解决水问题。但根据一些城市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的成果来看,有的缺少大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有的缺少竖向的衔接,有的缺少对水资源、水生态等目标的实现途径,这些都体现了对海绵城市理解的偏差,缺乏系统性考虑。


   单看试点区域,在近年的海绵城市推进中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近日,深圳市在同批14个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名列前茅,该市采取的全覆盖规划指引、全方位项目管控、全维度布局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


   海绵城市是治理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在新时代与水资源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是让城市回归自然的现实要求。然而,这是一个“隐蔽”的工程,只有在强降雨时才会凸显出重要性,才会被广泛关注。但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高效、系统、一劳永逸地完成好这项惠及子孙后代的世纪工程。(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上一篇: 让更多“海绵城市”经得起检验  下一篇: 中规院水务院助力深圳市荣获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全国第一 

返回列表
新浪微博
微信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4198号
电话:(+86)021-50431766
传真:(+86)021-58373296
E-mail:ledo@shledo.com

COPYRIGHT © 上海50569com澳门永利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上海50569com澳门永利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6806号-1   土木在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建之窗